Learning Time

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好工作?(下)

 

上篇咱们聊到选择工作要注意的三点:收入、汇报路线和掌握资源。这个原则适用于进取型的同学,他们的特点是认为“生活是为了工作”,而另外还有一些同学,他们更偏重生活和家庭,认为“工作是为了生活”,可以称之为安逸型。这两类人没有高低对错之分,只是价值观不同而已。而且,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三观也会发生变化,许多进取型的同学在结婚生子年纪渐长之后,都会变成安逸型的。所以我们今天聊聊,追求安逸的工作选择标准。

对于那些要分出很大精力照顾家庭的人、希望有充分的业余时间享受生活的人、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、因为不可抗力不得不放弃事业但又需要工作的人……来说,在选择工作的时候,沿用自古流传下来的原则就可以,那就是:

钱多、事少、离家近

很多人认为这是好吃懒做的标志,但其实这几个都是中性词,具体怎么理解全看各人的角度。其实真的去尝试过才知道,为求得一份如此安逸的工作要付出多少努力(体制内、X二代除外),至少这是目前我在职业生涯中的追求。

钱多

这不是推崇拜金主义,而是尊重一个基本的事实:赚的钱够多才能让你更好的照顾家庭、享受生活。

即便是追求安逸的同学,也是有需求和欲望的,而对于我等凡人来说,需求和欲望是会逐步提升的。享受生活的,刚开始或许一支可乐就能满足,到后来,也许就爱上价比黄金的红酒了;心系家庭的,刚开始只想给家人一个温暖的小窝,但后来会发现,只有别墅才能让每个人都更开心……所以无论对谁来说,钱都是不嫌少的。

视金钱如粪土的同学,认真观察和接触一下身边的人就能明白了。穷游不是为了追求精神满足,而是因为穷还想旅游;租房也不是因为更灵活,就是因为付不起首付;买了烂车也不是因为“代步而已”,就是因为买不起好的。如果自己赚的钱够多,谁特么还用得着找这些借口?

对追求安逸的同学来说,虽然不需要偏执的去追求数额,但拥有一份收入足够满足需求的工作,实在是必须的。坦白讲,无论是对进取型还是安逸型的同学来说,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收入,而是为了“拥有更多选择权”。要知道很多时候,往往要有了钱才有选择权,没钱只能一辈子在海边钓鱼。

事少

当前市场竞争这么激烈,大多数组织都不可能养吃闲饭的人,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说的事少,是说尽量去找那些工作附加值高的职位,避免去做很多“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”。

怎样能看做附加值高呢?其实一开始,只要能够让我们专注于某个领域就够了。比如做销售的,只管签单,不用负责售后;做研发的,只管做研发,不用负责跑单;即便是复合型职位,比如项目经理,也只管做好项目就行了,不用去管接洽客户和催尾款。类似这样的职位,大概就能划为“事少”的那一类(所以对于那些注明了“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”的职位都要留个心眼)。

事少的工作能让我们更专注于某个领域,对自己的技能提升是非常明显的,久而久之,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专业,能做的工作也会越来越有含金量,未来的发展前景就不用担心了。反之,就会一直徘徊在低附加值的工作范围内,得不到提升和重用,长此以往,收入也会相对降低,终有一天会被淘汰。

有人或许认为“钱多”和“事少”两个要素是冲突的,但其实不仅不冲突,还可以把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体的。一份附加值高的工作,薪水自然不会低,而组织给了你很高的薪水,也不会无端让你去做杂事,不然就太浪费了。

所以只要我们能想办法提升专业水平,达到一定的职业水准,比如成为行业大牛或某项领域的专家,成为一个在组织内部无法被替代的人,就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条了。否则,公司看到你这个做销售的不出业绩,也别怪公司让你去负责客户售后和催尾款之类的杂活了,收入也不可能得到提高。

离家近

每个人对远近的概念不同,我觉得上下班时间单程超过半个小时就难以忍受了,但常年在帝都魔都的同学们,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挤地铁/堵车是家常便饭吧,所以这个远近大家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,原则上当然是越近越好。想想每天走路上下班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吧。

离家近的好处主要是能够把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,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任何事。辛苦工作一天,能够更早更快的回家,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是非常大的。对于这一点,我想,追求安逸的同学们应该是非常认同的,估计大家会把它排在第一优先级吧。不过还是要把握好程度,在我看来,优先级还应该是钱多>事少>离家近,单纯为了离家近结果找了一份烂工作也是很痛苦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上就是另一套选择工作的参考原则,建议大家还是先按照《跳槽?先想好你的需求》里面的方法,分析自己的需求,再根据需求进行选择。如果实在很懒,再参考这个系列中介绍的两套原则。另外,每个人情况都不同,这些原则仅供参考,千万别生搬硬套哦。

最后,祝大家工作顺利喽~


感谢关注和阅读 & 欢迎转发和分享

学习时间 微信ID:LearningTime

每周与你分享工作与生活的学习记录

点击“查看目录”选项,浏览历史文章。



评论

热度(1)